中国非标准制造行业痛点分析:
一 行业痛点
1、非标设备无法批量生产,大企业不愿意做,小规模企业容易获得生存空间。
非标设备是没有标准可依,根据企业生产现状量身订制的设备。A企业的设备往往只能适用于A企业,不能批量生产复制到B企业。
通常一台几十万人民币左右的设备从客户提供需求、非标设备厂提供方案设计、双方讨论确定方案、签订合同、出设计图、零部件加工、到设备组装验收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
因为投入产出比太低,大型企业面对如此琐碎长周期的小订单是不削一顾的。
但是这样的项目,对于只有10几个人的小企业,却有相当的吸引力。一个销售和几个机械工程师、几个软件工程师的小规模企业疯狂成长。
2、非标设备市场规模增长了,但蛋糕大了,分蛋糕的人却更多了。
在2008年,国内做非标设备比较知名的只有珠三角和长三角的一些外资、台湾企业,这些企业加起来20家左右。
查询统计相关数据,当年非标设备的规模估计在6亿左右,这二十家约占到市场份额的70%左右。
到2017年,光在东莞具有非标设备自动化设备企业将近70多家,上海将近50家,全国小规模的非标设备已经数不胜数,数量级在万以上;市场规模预估也增长到600亿左右。
简单一句话概括,市场规模虽然增加了100倍,但是生产厂家却增长了千倍。新增的市场被众多的小厂家所占领。没能形成规模企业。
3、非标设备企业门槛低,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为什么市场出现了那么多的非标厂家?原因在于非标设备厂的初始投资成本较低,整个投资估计在几十万左右。
通常非标设备厂创业模式是两三个股东共同投资,一个股东负责销售,一个股东负责技术,一个股东负责售后,并不需要大资本、大企业的介入。
这种情况导致非标设备行业比较闭塞,行业得不到洗牌,良币驱逐不了劣币,企业良莠不齐。由于恶意竞争或经验尚浅的企业加入非标行业,缺乏合理成本管理,有些靠低价竞争得来的项目利润极少甚至无法验收,无论是厂家或是供应商都蒙受极大损失。
4、奉行拿来主义,创新研发的少。
国内的非标企业很少有新发明、新创造、新应用。国内企业风行去国内外看展、参展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发现新的应用、新的工艺、新的技术。
这种做法从很多方面来看是具有非常正面的意义。他缩短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设备差距水平,提高了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程度,从而降低了广大人们群众的劳动强度。
然而毋庸置疑的是这种打着借鉴旗号的抄袭严重降低了企业开发新技术、新应用的热情;久而久之影响了我国自动化设备行业的技术能力,使得核心永远掌握在欧美企业的手中。
为了长远发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让企业从研发当中得到长久的稳定的利益,非标设备行业尤其需要保护知识产权。
5、企业对自动化的要求还比较初级,制约了非标自动化行业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制造企业在人力资源短缺的压力下,选择了自动化。但是自动化从节省人力资源角度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半自动化、全自动化、自动化与信息化融合。
基于成本考虑,很多企业选择了半自动化的设备,稍微复杂的工序还是由人工完成,这种半自动化的产品一个对机电一体化比较了解的人就可以独立完成所有设计。大量的这种低层次的自动化需求制约了非标行业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6、行业松散,没有形成组织优势。
非标设备没有成立行业协会。没有行业协会,政府就很难听到来自非标行业的呼声,甚至各个厂家老死不相往来。
非标设备企业之间的戒备心比较强,害怕自己的技术被别人学到了,害怕自己的客户被别人抢走了,害怕自己的骨干人员被别人挖走了。这种不相往来,不抱团合作导致了非标设备日益陷入了价格竞争的泥坑。
一个非标企业应该卖的是技术、是方案,然而现在很多非标企业却是在和客户谈材料成本,谈管理费用。我们应该多阐述我们的非标设备能够为客户节省多少成本,提高了多少效益,我们拿取的是我们脑力劳动的合理回报。
7、规模企业优势表现不明显。
虽然小企业是非标行业的主流,但也出现了一些100多人的中型非标企业。
这些中型非标企业年产值在几千万的级别,但由于管理问题,设计人员及装备人员并没有表现出足够的责任心,导致一些中型非标企业的产品质量表现也不是令人满意。久而久之,众多企业重新转向小型非标企业购买相对廉价的非标产品。
目前,我国非标自动化机械化企业数量较多,但规模较小,技术落后、竞争同质化是共同的特点。如何参与这一行业的竞争成为一个挑战!有困难才有机会。
面对良好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也是这一行特别吸引人的地方,走过生存初期的企业,必将迎来行业的快速发展。
8、人员培养困难,流失严重。
非标准设备制造行业优秀从业人员一般都经验丰富,但生手至熟练培养周期一般为1-3年。由于各种原因很多人员选择离职创业,导致大部分从业企业员工之间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二、企业痛点
1、加工工艺
非标设备异于常规产品,绝大部分料件都需要设计加工。由于量少,往往企业无力购买完成全部所需机械设备,而只能外包,往往需要考察多个供应商才能勉强确定。但也存在由于产量的问题可能出现的临时提价、货期得不到保障等问题。而且由于料件非标且无标准,也经常出现加工完成的料件与实际需求有出入,造成次品和返工。
2、投入产出不成正比
非标准制造行业没有行业标准,生产出的设备一般仅能达到客户的初步要求。但即使这样技术人员仍需投入大量精力时间进行设计。由于设备从设计到完成时间一般在3个月以内,很多标准产品需要得到的测试基本无法进行。导致设备到客户工厂问题频繁出现。而设备回款一般需要达到客户的特定要求(如正常运行XX时间等)。屡次的设备整改,会大大降低产品利润,有时候可能还会赔钱。
3、利润不高
目前由于行业竞争加剧,非标制造行业利润已经压到很低的程度。一部分从业企业利润仅够正常支出,大部分处于亏损状态。
4、人员流失
由于产品利润不高,导致大部分从业企业无法提供足够的薪水支付员工,也没有更多资金进行设备采购维护、工作环境改善、福利发放等等。造成熟练员工离职或另起炉灶,从而影响整个行业的产业升级。
三、客户痛点
1、货期不准时
非标设备生产过程中会因为各种原因出现产品无法按时交货,有些设备而且有时候延期会超过预定交期的2倍。给客户的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2、价格不透明
由于非标设备价格不同于标准设备,价格也没有可比性。大多数客户没有参考价格。设备的报价与客户预计也经常存在偏差,往往一个项目双方会反复交流,占用大量时间成本。而即使最终成单,由于同行的恶意压价,往往利润也已经达到底线。但客户仍然认为非标设备价格偏高。
3、方案弹性大
技术方案标准存在很大弹性,往往客户的要求和实际设备能达成的功能存在差异。没有过程跟踪,这些差异一般都是在客户实际使用中才发现的,造成后期整改复杂且耗费时间。